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211 (第3/4页)
……” “你离开男德班,是因为你被‘治愈’了吗?” “是的。 她们认为我被‘治愈’了,通知我母父来接我。” “‘治愈’的标准是什么?” “我能撑过整个性/交过程不会呕吐,在事后自残——” “现在你的情况如何?” “我离家出走住在男朋友家里。” “也就是说你没有被治愈?” “也不能这么说,离家出走之后我男女都睡过。 我喜欢。 我现在是泛性恋。” “但你现在固定交往的人是男人?” “只有男人能理解我吧。 我现在每次都需要吃药……女人受不了这个。” 受访者显然不是个天使,他后来的语气甚至带着轻佻,讲到自己经历的时候还有几分满不在乎,但就因为这样,更让人觉得真实。 “两位专家,我有一件事不理解,我印象里性向是先天形成的,并不因后天影响而改变,已经是一种常识了,为什么还有人认为性向错乱可以治疗?” “性向是先天形成的这个观点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不断被挑战和质疑,我个人也主导过个相关试验,这个没什么可隐瞒的,我在试验之前是持中立观点的,通过试验数据证明性向确实是先天形成的,但是还是有人一直在质疑我,认为我的数据数量不足,其中包括我的学生。 心理学就是这样,需要大量的试验数据支持,而心理学的相关试验很多都挑战道德底线,很难实行。” 霍雯说道。 “是的,我也是这么认为的。” 毛青心点头道,“虽然我与霍雯教授在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