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129 (第2/4页)
的文章之后,想起沈桂芳的话,难免也觉得此人才是有,但也很容易情绪化,换句话说,搞不好就是个“愤青”。这种人,用的好,确实能当大用,但一旦用不好,说不定就会自己搬砖砸了自己的脚。 赵烈文听得载淳的话,面色一喜,然后复点头应下,又开始提笔在文章上删删改改,打算再誊写一遍。 “才能不凡,但情绪外露,要磨一磨。”载淳在心里给了赵烈文下了定义。就在此时张之洞也同样写好了。载淳同样的也抽过他的文章看了看,果真,张之洞的文章,虽然文辞没有赵烈文那么飞扬,但四平八稳,显得就稳重的多了,并且在陈述之中贯穿数多儒家经典,一看便是那些传统考官最喜欢的文章。 “字不错,人也好。” 这是载淳看完张之洞的反应过,留给他的评价。当下在场三位主考官听得载淳对于二人的评价,心下也有了思量。焦佑瀛,沈桂芳等人都是人精,怎听不出载淳其实更觉得张之洞更能用些? 果真,就在这场殿试的评阅之手,三人便把所有的名次排了出来,等候载淳亲子点评。 第一名,不出意外便成了张之洞,而赵烈文成了第三,第二则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举人。 载淳在看见这个名次之后也点了点头:“不错,张之洞授授翰林院修撰,赵烈文授翰林院编修。” 修撰只有状元才可担当,而榜眼和探花则只能担任编修,一个六品一个七品。 “ “再调张之洞兼去上书房侍读,赵烈文去总理事务衙门学习。”” 张之洞稳重,可以直接用,赵烈文还需压一压,如此倒也算合适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