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32章 记住一点  (第1/4页)
    卖黄鳝还远远不够。    一天赚二十五,虽然听起来不少,但对余天来说,这只能算是小钱。    他真正想做的,还是在城市间倒买倒卖。    利用信息差,赚取更大的利润。    等攒够一定资金后,再扩建商业。    八十年代通信很不发达。    别说互联网,连打电话都算奢侈的事儿。    信息差就是商机。    只要买到好货,再倒腾回省城,赚钱也就没那么困难了。    余天现在手里有将近一百块。    他准备再攒攒,等凑到五百左右,便坐火车,出发去义城。    义城距离春城两千多公里。    虽处于同一年代,但各自的发展,却是天壤之别。    八十年代的义城,从来不缺少传奇故事。    从最初的鸡毛换糖,到21世纪成为世界的义城,只不过用了四十年的光景。    随着改革开放。    义城更是做出了一个堪称‘冒天下之大不韪’的举动。    政府专门在义湖附近,开辟出一片新场地,作为小商品交易市场。    这也是第一代义城小商品交易市场的雏形。    尤其令人振奋的是。    义城更是开通了公告:允许农民经商,允许长途贩卖,更允许多渠道竞争。    如此一来。    之前那些挑着担子流窜在街巷里小商人,便不用再东躲西藏,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市场里进行交易了。    “你准备去哪儿?”    李婉柔听余天要出远门,赶紧问了句。    “义城,你还记得之前省城卖袜子的摊贩吗?我准备去义城批发一些好商品,回来让他帮着售卖。”    余天抬头看着棚顶,想着未来的日子。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