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742节  (第3/8页)
叹道:“粒子物理的又一把钥匙终于出现了。”    “您指的是放射性?”王淦昌说。    李谕说:“它以后能干的事可太多了。”    王淦昌依旧很敏锐:“用它轰击其他原子核?”    李谕笑道:“你的想法很大胆。”    自从中子被发现,各地的科学家都开始用中子轰击原子,这就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。    1934年,费米团队还有约里奥·居里夫妇首次用中子轰击了铀;    1938年,奥托·哈恩发现,用中子去轰击铀235,出现了核裂变!莉泽·迈特纳随即发论文给出了理论解释。    而在迈特纳写好论文的两天后,德国当局就派人找到了哈恩,开始研究原子弹项目。他们还找来了海森堡以及劳厄、盖革、博特,称作铀俱乐部。    费米则又认识到想要实现链式反应,必须用慢中子,并发现富含氢的物质如重水,可以让中子减速。    ——    话说王淦昌就是两弹一星的功勋。    帮王淦昌的文章签好字,李谕先在国内的《科学杂志》发表,随后邮寄给了美国的《sce》,确保尽快见诸报端。    很快,雪花一般的祝贺信从各地寄了过来。    李谕翻开一封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信,笑道:“卢瑟福先生说,他们从多年前就开始寻找这个中性粒子,但一直也走在了错误的路线上。”    “还有这一封,柏林大学的博特教授称赞你的科学直觉……“”    “依靠这个成果,你百分百要和赵忠尧先后获得诺贝尔奖了。”    “简直如梦一样!”王淦昌还很年轻,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