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小城南安旅游 (第4/5页)
。而灵应寺所供奉的,是一位悲苦成佛的小牧童,姓李名文愈,称灵应祖师。 所以,我们对灵应寺的情感,不只是对佛教的情感;也不只是对风景名胜的情感;更不只是对千年杜杉的情感。传说中那命运悲苦的神童,以及伴他坐化的茄藤,还有那插入黄土地又长出强根的牧牛竹,都体现出强烈的民族乡土气息。 它的底蕴,是民族文化的底蕴。在古老的故事里,谁不记得童年放牛牧羊砍柴读书日子?那些漂洋过海在异域奔波的华人,谁不会想念故乡思念童年那含辛茹苦的过往? 5。雪峰寺 游完灵应寺,车由洪六路往回走,我们又回到洪濑镇。路经洪濑大桥,往南安溪美方向行进。到雪峰农场处有一条公路直通雪峰寺,雪峰寺位于南安康美镇杨眉山。 雪峰寺始建于唐朝,史载为唐代高僧义存大师得道后,在此山修造“父母坟”因有白马引路,故称“白马坟”后天赐和尚重修庵堂,经数代修建终成规模,为有别闽侯雪峰寺,人称小雪峰。义存大师是南安杨梅山下湖尾村人,12岁出家,后云游苦修,终成一代高僧,唐僖宗赐号“真觉大师”建寺闽侯雪峰寺,后王审知入闽为王,聘为国师,盛极一时。 小雪峰寺在禅宗有很大影响,被誉为闽南名刹。上世纪三十年代,曾是福建省佛教会的会址。南洋海外不少名僧、住持,都门出该寺。近代,佛教三大法师弘一、太虚、芝峰曾会集该寺,留有不少诗文墨宝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也曾光临雪峰寺,笔题山门,并在“晚晴亭”上,留有一联:“千古江山留胜迹,一林风月伴高僧” 6凤山寺 离开雪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