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十一章 苦心 (第2/2页)
李恪不是阿史那云肚子里的蛔虫,自然不知阿史那云心中所想,也不知阿史那云的苦心,更不知阿史那云的话是谁教她的,但他知道,无论阿史那云怎么否认,她这么做终究是有为他思量的成分。 李恪道:“无论你怎么说,你总归是助我解了当下困厄,我还是需当面谢过你。” 阿史那云看了眼李恪,开口道:“谢我便不必了,只是将来你若有得偿所愿的一日,莫要忘了你曾答应过我的便是。” 若我主政朝堂,大唐与突厥,必当亲如兄弟,和同一家。 四年前,在金山脚下的猎场外,李恪便曾这样同阿史那云说过,如今时隔四年,阿史那云再次提起,李恪又怎会忘却。 李恪不傻,他透过阿史那云故作冷淡的眼神,依旧能看到眼前的突厥少女那颗炽热的心,只是眼下,确实还不是他任性妄为的时候。 李恪忽然低头看着阿史那云,眼中闪烁着星光,对阿史那云道:“我说过的这句话自不会忘,我说过的每句话也都不会忘,你且等我,待我壮志得酬的一日,必定给你一个交代。”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李世民将收阿史那云为义女之事虽未彻底敲定,但已变数不大,此时的东宫中李承乾已是雷霆大怒。 “我同你说过,此事急不得,你只管等本宫安排便是,你急着入宫请命作甚,现在可好,父皇动怒,看你眼下又该如何?”自立政殿中出来,李元昌并未回府,而是绕了些路,直往东宫而去,李承乾从李元昌口中得知了消息,当即怒道。 李元昌与李承乾年纪相仿,论辈分,李元昌还是李承乾的叔父,但面对李承乾的呵斥,李元昌却只能生生受着。 此事确是因李元昌而起,若是李元昌急于求成,背着李承乾进宫,李恪岂会这般容易地抓住机会,化解危局。 李元昌见李承乾说完,这才道:“此事虽是我之过,但采荇堂之事我确是为人所冤,还望太子看在你我往日情分之上,替我求情。” 李承乾看了眼一旁的李元昌,问道:“你真当父皇糊涂,便半点看不出此事的蹊跷吗?” 李元昌闻言,不解地问道:“太子何意?” 李承乾道:“父皇何等睿智,岂会看不出此事的端倪,只是你往日仗着皇祖父的宠爱,行事向来放肆,父皇故作不明,有意借此事敲打于你而已。采荇堂之事父皇当不会要了你的性命,但是吃些苦头你还是逃不掉的。” 李元昌以往仗着李渊对他的偏爱,在长安城中行事颇为张狂,李世民早有不满。今日采荇堂之事李世民自然看出了不寻常,只是李世民欲借此事好生敲打一番李元昌,故而从未深究此事真伪。 李元昌咬牙道:“那些陷害我之人必是李恪所遣,待此事风头过后,我必不饶了他们。” 李承乾看着李元昌激动的样子,颇有草莽之气,露出一丝对李元昌的不满,叹了口气道:“朝中事,朝中了,你若有本事,便做了局,叫李恪也吃一次亏,你又何必效仿那些草莽中人,用些见不得人手段,平白留人把柄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