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之召唤猛将_六百二十八 议立太子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六百二十八 议立太子 (第3/5页)

非不可。总之,一切由陛下抉择,老臣在这方面唯陛下之命是从!”

    刘辩面无表情,对陆康的话未置可否。猜测陆康之所以不积极响应荀彧的提议,十有八九是为了给武如意的儿子刘治留一个机会,只要太子之位一天悬而未决,刘治就有机会登上储君之位。到时候江东陆氏的权力想必更加权倾朝野。

    孔融拱手道:“吴王殿下今年已经五岁,敏锐好学,性格笃厚,尊重百官,体恤宫娥。而且是皇后庶出的嫡长子,臣窃以为荀文若所言极是,是时候该确立吴王储君之位了。”

    “刘卿呢?”刘辩目光扫向刘伯温,问道。

    刘伯温拱手道:“基以为荀丞相与孔司空所言极是,册立储君可安民心,让天下的臣子更加同仇敌忾,利于国家安定团结。”

    “其他众位卿家呢?”刘辩又把目光扫向其他文武。

    “臣等认为荀丞相所言极是,此刻正是扶正东宫,册立储君之时!”吏部尚书鲁肃、刑部尚书狄仁杰、农部尚书徐光启、金陵府府尹包拯一致赞同册立太子的提议。

    而户部尚书糜竺、工部尚书何珅、署理医部尚书步骘、新任学部尚书顾雍则持陆康一样的态度,认为皇帝现在正是精力旺盛之际,册立太子的事情可立可不立,还算不上迫在眉睫,一切由皇帝自己做主。

    只有翰林院院丞李白跳出来唱反调:“臣认为陛下不应该册立太子,不仅此时不能册立,将来也不要册立。而是应该留下密旨,交给几个重臣担任顾命大臣,待陛下将来殡天之时打开密旨,由顾命大臣辅佐新君继位。如此可避免众王子勾心斗角,避免朝臣们拉帮结派!”

    “嘿……李太白不愧是诗仙,这脑洞真够大,意识真够超前,你说的这个传位方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